close

 1.jpg

美好的期望總是在夢中,而莫名的實現總在意料之外
就像ROG Claymore的到來一樣
也不諱言的說,這是前陣子參加過ROG STRIX SCOPE試用活動的後續
算是人生中第一把真正屬於自己的「ROG血統」電競鍵盤
而且近乎是個人認為的品牌旗艦級定位鍵盤
心裡是覺得受寵若驚,又對於可以成為ROG Claymore的擁有者感到驕傲

 



 2.jpg

在盒裝的背面可以一覽ROG Claymore所有的特色訴求,以及基本規格
Key Switches:Cherry MX RGB
Connection:USB
Backlighting:Per-key RGB LEDs
Anti-Ghosting:N-Key rollover
Polling Rate:1000 Hz
Macro Keys:All-keys programmable
Macro Recording:On-the-fly recording support
Cable:1.8m braided fiber
Dimensions:450 x 145 x 45mm
Weight:888g (without cable)
Support OS:Windows 7、8.1、10

其主訴最特別的幾個部分
CPU超頻、RAM超頻、風扇轉速控制等
則需要真ROG品牌使用者才能觸摸其中奧義
簡單來講,近乎是鍵盤市場上數一數二高價位的ROG Claymore電競機械鍵盤
基本的RGB櫻桃軸、全鍵無衝突、全鍵自定義、巨集紀錄、內建記憶體,功能一樣沒少
而與眾不同的附加功能文內再慢慢紀錄

 



 3.jpg

從包裝與外觀不難去理解ROG Claymore的價值與定位
當然對於鍵盤有所涉略的網友應該都知道ROG Claymore最特殊的在於分離鍵盤功能
針對80%的主要區域、以及20%的數字鍵區域,兩者均有絨布包裝
如果不常使用20%的數字鍵區,即可將其收於絨布袋內,減少落塵的附著
然而比較過幾篇2016年的ROG Claymore開箱文
我有發現我的盒裝內容與其他擁有者不盡相同
多數2016年文章記錄的ROG Claymore內盒有透明塑膠蓋及類似海綿的材質固定
而我的則如同照片中,是以紙盒作為包裝
不過最重要的是,絨布袋外觀上有清楚的敗家之眼
以及「REPUBLIC OF GAMERS 玩家共和國」就夠滿足信仰需求了

 



 4.jpg

以上就是ROG Claymore內附的所有物品,算是相當的俐落
80%的鍵盤主體、20%的數字鍵區、編織連結線、兩張ROG敗家之眼的貼紙
以及兩份具有儀式感的文紙,外加因為雀躍,已經被我扔到旁邊的絨布袋

以鍵盤、滑鼠這類屬於電腦周邊用途硬體
其實我個人都是相當支持不提供內附驅動程式「光碟片」的策略
不論是站在淘汰過時產品;又或是勉強安慰自己為環保盡一份力
相反的心裡會期望如果廠商願意提供驅動程式
是否可以採用「隨身碟」的模式作為提供管道
一來也方便作為日常使用、二來可以進一步推廣品牌形象
最後還可以滿足使用者的信仰期望,一兼三顧「摸蜊仔兼洗褲還順便上廁所」
雖然比喻不太合宜,但請相信我的中肯

 



 5.jpg

清楚的儀式感文宣,伴隨著反光的效果
右側的黑色紙板「Welcome to the elite Republic of Gamers community」
宣告ROG Claymore經歷了最完美的遊戲測試,以及迎來的不同層次遊戲體驗
其實我有認真思考過是不是去找一片壓克力立板
將這張文宣擺放於其內作為裝飾

而電競鍵盤的說明書基本上就是那個樣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基本上ROG的鍵盤產品都必須搭配Armoury II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
單靠著幾張紙的說明書充其量插上主機後,他是個用料很豐富的鍵盤
而配合著所需的軟體後「實力與其功能將嶄露無遺」
其實最初步的一個評價來說,在我認知裡
「ROG Claymore是配合軟體能體會到無窮盡的效果的鍵盤翹楚」

 



 6.jpg

ROG Claymore之所以獨一無二
相信有一部分在於它獨特的瑪雅圖騰紋路
一般來說,比較高價位的電競機械鍵盤基本上是做到鋁合金的髮絲紋
顯少能在鋁板上看到這樣類型的加工效果
雖然我個人其實是比較喜歡髮絲紋的,一如ROG STRIX SCOPE的設計
將磨砂質感與髮絲紋一同展現在鍵盤本體正面
但以ROG Claymore的價位與定位來說,個人是可以接受瑪雅圖騰紋路外觀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ROG Claymore實在特別的讓人難以忘懷

 



 7.jpg

現今鍵盤的主流,懸浮式外觀的鍵軸,容易清理也容易維護
一體式加工的鋁板直接折彎90度,從上而下的瑪雅紋也保護了鍵盤上部區塊
軸體相信在這張照片已經可以清楚看見了
是我要的Cherry MX Red,俗稱的「紅軸」

而我還是必須重複推廣,無論任何時候
請選擇懸浮式鍵帽,這是來自一個有一點點潔癖的使用者推薦

 



 8.jpg

ROG Claymore整體上的燈效配置快捷一如其他ROG系列產品
FN鍵+方向鍵的配置可以完成燈光模式的調整及亮度的配置
同時ROG Claymore將多數具特殊功能用途的按鍵搭配以側刻的方式去呈現
FN鍵+上方的Del、End、Page Down鍵則可以單獨的去調整基礎RGB各別原色的亮度
而一般作為截圖鍵用途的FN+PrtSc SysRq鍵(Print Screen),則有ROG Sync功能鍵
意即如果有其他ROG周邊硬體,則可透過ROG Sync一鍵完成周邊硬體間的燈效同步
這部分介紹的是單以在鍵盤上可以達成的燈效調整功能

當然,所有的燈效都可以在「ROG Armoury」軟體中完成更精細的設定

 



 9.jpg

ROG Claymore本身並沒有將手托列為隨附設備
其實這部分我覺得是相當可惜的
有許多網友認知ROG Claymore本身屬於信仰大於實際價值
而我本身覺得既然信仰程度已經快要頂天的前提下
理應讓使用者不再有所缺憾,但也牽扯到了一個相當尷尬的點
ROG Claymore本身屬於介於80%或100%區塊的鍵盤定位
意即任何尺寸的手托都有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使用者

就幾日的實際使用上來說,墊高鍵盤腳而無手托的使用狀況
對於手托本身的需求並不覺得特別迫切
但心裡總不免有些缺憾如果配合手托的手感究竟為何?

然而魚與熊掌無法兼得,但你可以獲得一個就在你眼前配合燈效閃爍的敗家之眼

 



 10.jpg

整體鍵帽的高度設計使用上也相當的順手
同時也可以看到80%主鍵盤區的左側有一塊橡膠塞
是做為剩餘20%數字鍵區的金屬接點,當需要使用的時候將其拔開即可
此面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ROG Claymore整塊前面板是由一片鋁板來做加工
經歷兩折的上下側彎折,以及面板上的瑪雅紋路

 



 11.jpg

另外看到ROG Claymore的20%數字鍵區部分,說實在是完全不輸80%主鍵盤區的浮誇
相當大的音量控制滾輪,使用上的段落感相當的明確
如果直接按下音量滾輪,就像滑鼠滾輪中鍵的使用方式
可以直接達到音效靜音的效果,相當的方便

同時數字鍵區也有毫不掩飾的兩顆內六角螺絲在面板上
若以男生愛車的觀感來說,內六角螺絲總是相當的加分
不外乎是平面的俐落感、以及那細緻的螺紋
小細節內追求工藝的展現,是我個人對於任何產品的首要加分條件

 


12.jpg

12-1.jpg


ROG Claymore的80%主鍵區與20%數字鍵區連結方式如下
採用鋁板卡榫溝槽的設計算是相當的理想
可以看到兩側的金屬接點,同時不論左右側;均有相同的接點
只要位置與角度是正確的,將兩者連結完全不費力
然而連結好後卻又相當的穩固,雖說是令人覺得蠻驚艷
但想想後,以ROG Claymore的等級定位,我覺得密合度的優秀也是理所當然

 



 13.jpg

將ROG Claymore組合成100%後的樣子
標準的104鍵,同時鍵帽配置也是標準的Layout
基本上相容於市面上的公規鍵帽
而80%主鍵區與20%數字鍵區的接縫因為是鋁板內折的關係
使用或觸碰到也不會有刮手的感覺

 



 14.jpg

ROG的周邊產品,凡是以USB線與電腦連結
基本上都會看到這個相當精緻的敗家之眼圖案在線上
標準的編織線包覆,而與鍵盤的接頭處也有敗家之眼的樣式
且有防呆設計,可能在這部分稍微讓我讚許的地方在於
ROG Claymore只需要以一個USB供電即可
舉凡個人使用過的G.Skill KM780、Corsair K70等,均是以雙頭的USB連結電腦
因著個人的使用習慣,機殼前面板的USB、音效輸出入孔通常是完全不使用的
如此我也能有效減少主機板I/O的USB孔佔用

 



 15.jpg

ROG Claymore的背板設計與前面板則截然不同
並非瑪雅紋路的神祕線條,而是非常大方且有侵略感的樣貌
包含四個角及主體中下方均有止滑墊
整體鍵盤上緣也有預設墊高,平常使用起來更為順手
相當驕傲的產品,毫不掩飾的將品牌Logo以及產品名稱大方置於正中間
就怕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是ROG Claymore

 



 16.jpg

起初我稍微看了介紹,認知ROG Claymore可能沒有走線空間
不過實際使用後確定是有的,而且這樣的使用空間令人感到些許驚艷
原因是走線空間設計的相當低調,低調到你近乎認定他沒有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將線插入後微彎進入相當簡易的理線溝槽
之後順著角度一路到本體的上緣
在背板與前面板彎折的鋁板中間剛好有一個小溝槽
可以很穩固的固定住USB連結線
並且連耳機線槽都有設計出來,出現位置就在圖片偏右側
與圖片左側不同的是多出了一條凹槽,而最後出線的位置在十字方向鍵的下方
在不起眼的位置做出大大的功能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優秀的產品應有的設計巧思與構想

 



 17.jpg

ROG Claymore包含了幾個很特別的聯動功能
從F1至F12均有其功能,其中F5至F12多屬於多媒體控制鍵
F5:播放及暫停功能
F6:停止
F7:上一首
F8:下一首
F10:靜音
F11:音量調小
F12:音量調大
照片中也能見到F11、F12中有一鍵超頻的CPU OC、RAM OC功能
倒退鍵左方的「-」、「+」鍵則可以一鍵調整主機風扇轉速
Enter鍵則可以設定一鍵開機
而關係著系統調整的這類功能,基本上是離不開軟體的
ROG Armoury、Fan Xpert兩樣軟體可以達到調整風扇轉速的功能,且屬立即有感
在系統處於S5狀態時調整類功能則可以透過KeyBot II實現以下
CPU一鍵超頻、RAM啟用XMP、Enter一鍵開機、清除CMOS、以及DirectKey功能
近乎是為對於喜好掌握系統細節的使用者做出的額外便捷功能設計

 



 18.jpg

將ROG Claymore連結上電腦後很自動的就會有AURA的特效
雖然部分使用者不屬於光害追求者
甚至追求古老的機械鍵盤本質探尋著標準骨董鍵盤
但我始終不忘得到第一把擁有RGB功能鍵盤時那令人目眩神迷的燈光效果
無論如何,ROG Claymore中間的敗家之眼也跟著變換燈效真心有夠爽的


「我畢生都在電腦效能以及硬體光害中尋找放空時的歸屬」
說白了大概只是我個人的生物趨光性比較嚴重而已

 



 19.jpg

每樣產品總是難以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喜好,總會有一些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
ROG Claymore將敗家之眼的Logo設計於鍵盤中間,且可以隨燈效變換
一如既往的讓你永遠記得這是ROG系列的產品
而空白鍵也有側刻「Republic of Gamers」
但就如同我開箱過的ROG STRIX SCOPE一樣
空白鍵的側刻無法透光,當然無法否認這應屬於比較基本的技術層面問題
如果未來要克服它恐怕需要有相當大的改動

 



 20.jpg

ROG Claymore鍵盤本身可以內鍵六種模式
在數字鍵的1至5以側刻的方式表現,使用上則為FN鍵+數字鍵決定模式
一如我本人的使用習慣就至少需要使用到三種模式
一則為FPS遊戲中
自定義Windows鍵為地圖鍵等相關功能、左ALT改為其他按鍵避免出現組合鍵功能
二則為文書處理中
類似複製、貼上、剪下等,將未使用的按鍵設定為巨集輸入出現頻率較高的單字
三則為日常使用
個人習慣是非必要不以FN+F5至F12的方式控制多媒體,所以會改在比較方便的位置

而FN+F1至F4鍵則是相當特別的加速模式
簡易來說是按住某顆鍵是重複其字元輸入的速率將會加快
用途屬於我想要快速的連續按下某顆鍵施放遊戲技能或互動時使用
但個人嘗試過x2的狀態下就已相當足夠,x4、x8可能會造成延遲

 



 21.jpg

至此來說ROG Claymore的功能算是所有摸過鍵盤中相當強悍的一把鍵盤
針對功能方面,用強悍來形容我覺得並不浮誇
沒有遺漏的多媒體鍵、以及音量調節滾輪
神燈系統AURA自然是不在話下
能用鍵盤即時性的控制風扇轉速,屬於溫度強迫症很好的宣洩管道
內建記憶體的預設自訂模式高達五種,不管使用模式多複雜都可以賦予專屬設定
按鍵加速功能,在最短時間內爆發最多的輸入次數

當然舉凡燈效、多媒體控制等、以及自訂模式,多數高階電競鍵盤均有具備功能
但唯獨對於ROG Claymore來說,慣於使用ASUS及ROG系列產品
這些功能就是整套系統可以單靠一把ROG Claymore發揮到淋漓盡致

 



 22.jpg

ROG Claymore有一個地方讓我覺得相當創新,設計相當的優秀且細心
照片中的「NumLock」鍵,可以看到他的燈效與下方綠色光不同,是白光
如果有幸讀過以前我發過的相關鍵盤開箱,可以知道我本人對於懸浮式鍵軸的喜愛
但懸浮式鍵軸的設計有一個盲點
在於多數的鍵盤都將鎖定指示燈設計在20%數字鍵上排位置
日常使用的時候因為懸浮式設計,鍵帽整體高度較高的關係,不容易看到指示燈
如果想要清楚看到指示燈,就必須坐姿相當程度的挺背,或撇頭

ROG Claymore當「Num Lock」「Caps Lock」「Scroll Lock」鎖定時
軸體的RGB燈效會自動轉換為恆亮白燈,且功能不因AURA燈效設定改變
用一個很新穎的方式完美克服因坐姿較為隨意,看不到鍵盤指示燈的困擾

 



 23.jpg

補上鏡頭倒接後手動微距的Cherry MX Red軸體
主流的倒裝方式,在軸體的下方可以看見倒著的「Cherry」
以市面上較常能遇到的Cherry軸
依舊是「青、茶、紅」作為主流
而近期「銀、黑、靜音紅」也逐漸被市場所接受,漸漸佔有一席之地

選軸這回事讓人感覺有點像遊戲轉職
大多數使用者最早接觸到的可能是薄膜鍵盤
而後踏入機械鍵盤的環境,多數人可能像我一樣最早接觸到Cherry的機械軸
然後來個「青軸狂戰士」、「茶軸聖騎士」、「紅軸處男大法師」
之後再來二轉其他軸體如凱華軸、光軸等等

……對不起,我離題了

 



 24.jpg

如果有密集恐懼症,那對不起可能來不及逃了
個人本身的手汗應該算比較嚴重,所以PBT鍵帽比較適合自己
因此就順便換了鍵帽
ROG Claymore的空白鍵、Enter鍵、Shift鍵等大部分長鍵使用的是平衡桿的模式
然而一般配置來說,長鍵、空白鍵有所謂平衡桿、衛星軸的配置方式
衛星軸即長鍵的兩側會多做出一個假軸的概念
而平衡桿顧名思義即是使用一根桿子去平衡長鍵,如照片中的樣貌
如果有需求想要自行更換鍵帽,拆除平衡桿時請務必留心
平衡桿本身的機構看起來相當簡單,但實際上也相當的脆弱
桿子弄歪或卡榫斷了基本上就準備送修了

然而平衡桿與衛星軸兩者都有各自的推崇者
論手感的話,個人覺得平衡桿確實有比較乾脆俐落的手感
日常使用也能些微的感受其差異

 



 25.jpg

說實在的換完個人原本使用的PBT鍵帽後,內心百感交集
最上者是即將退役的鍵盤,因為下排的鍵寬設計並不是標準的Layout
因此鍵帽一直無緣團圓,那鍵盤曾是我在玩實況的時候
由一位年紀相當輕的觀眾相當細心的幫我挑選後贈送給我的
至今對他仍是讚譽有佳

然而百感交集的還有鍵帽本體的字型樣式
最下排的鍵帽盤是ROG Claymore的ABS鍵帽
隨著ROG品牌近年的成長,現在ROG品牌甚至也擁有了自己的英文、數字字型
然而這樣的字型也相當受品牌信仰者推崇
我個人也覺得ROG的字體算是相當的好看
但至今市面上似乎是沒有看到有標準ROG字體的PBT英刻鍵帽
算是迫於無奈吧,我個人是相當的喜歡英刻字體,且又有PBT材質的需求
這樣換上去後總覺得少了一個味,是ROG的香味

 



 26.jpg

這是我前段提到ROG Claymore讓我相當讚許的一個設計
「Caps Lock鍵」旁有顆LED燈珠
在按下後燈珠就會發出白光
也就代表著現況大寫鎖定為啟用狀態
從透光鍵帽中就可以檢視是否有在鎖定階段
以ROG Claymore簡潔大方不做多餘體積配置的前提下
這樣的設計真的是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讚許

你說如果使用不透光鍵帽不就看不到了?
那我會建議別買ROG Claymore
ROG的本質是一種信仰

然而信仰說「要有光,於是鍵盤就有了光」

 



 27.jpg

文章接近尾聲
由於最近有許多雜事,新主機也是剛配置完成沒幾日
幾乎沒什麼時間可以好好的玩一下遊戲
應該從主機後面雜亂的出線就可以明白我的狀態
ROG Claymore RGB電競機械鍵盤就這樣被我拿來當文書鍵盤使用
透過軟體與巨集表現,拿來做文書鍵盤的感想大概只有四個字

「為所欲為」
全鍵自定義的ROG Claymore總能完美符合我的需求
AURA系統的燈效也不用我過多說明,依舊美好
Cherry軸體的成熟穩定,搭配豐富的軟體相輔而成
簡潔俐落的大小、細心的出線設計、就在眼前的信仰

是我ROG Claymore

 



 28.jpg

文章至此告一段落
個人覺得自己相當幸運,有幸摸過多數品牌的高階電競機械鍵盤
ROG Claymore是其中一把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電競機械鍵盤
稱其為電競
我認為他必須具備不同於傳統機械鍵盤的基本功能
ROG Claymore不管在軟、硬體設計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不愧於在ROG家族中近乎為旗艦的定位

我是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懂,但我心裡已經明白
玩FPS時80%的「電競」鍵盤用起來是如何舒適的概念
而日常使用時100%的「ROG Claymore」
嗯,雖然這樣講起來有點不知所云

「用起來的感覺非常飄逸」

 

 


 ROG_Scope_1.jpg

延伸閱讀:「ROG STRIX SCOPE RGB 機械式鍵盤」- 認真開箱文
巴哈姆特 請點此
Mobile01 請點此

 

 

19/09/24,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ROG Claymore,純粹的信仰以及各種用途完美展現實力的一把大劍。
 

arrow
arrow

    Mr.La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