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0k RGB 0902-8.jpg

18/09/03更新硬體,並附上幾張更新後隨拍,內容請見文末

更新內容:

Water Cooling:Corsair H100i V2

LED Strip:5v ROG Addressable LED Strip(60cm)

LED Strip:12v LED Strip White (40cm)*2

附上30秒RGB動態效果展示影片

 

 

DSC_1558.jpg

文章沒有任何跑分相關照片,純粹就組裝過程與心得

這次文章中可能會稍微著重在新機殼的部分,我覺得他是我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選擇

實際上新電腦組到現在也使用一陣子了,截至現況算是滿意的

首先要緬懷一下我親愛的舊電腦,說實在真的覺得E3-1230v2+GTX 660Ti有些戰神

就這樣陪我撐過六年多的時光,從小遊戲一路玩到3A

雖然後期他有些苟延殘喘,不過他算是盡職了

18/06/16,早上我抱著清理好的E3-1230v2+Asus P8H77V-LE去樓下面交

將他們交到另一位鄉民手上時還真有點捨不得,希望他們未來依舊可以在鄉民手上發光發熱

同時這也代表著陪伴我從學生時期至今的第二台自組桌機正式畢業

 

回顧一下從此在我心裡用愛發電的他

CPU:Intel® Xeon® Processor E3-1230 v2

MB:ASUS P8H77-V LE

VGA:ASUS GeForce® GTX 660 Ti DirectCU II

RAM:Transcend DDR3-1333 U-DIMM (JetRam) 8G x2

SSD:Intel® SSD 330 Series (120GB, SATA 6Gb/s, 25nm, MLC)

HDD:WD 1TB Caviar Blue 3.5" SATA III WD10EZEX x2

PSU:Super Flower Leadex 550W Gold 80+

CASE:Enermax Ostrog ECA3254 BW

 

記得他的幾件事:

  1. 顯示卡本來不是挑660Ti,但要付錢那天店家說這張卡剛到貨,他們的第一張,所以買了
  2. 能選到E3-1230v2真的是覺得挺驕傲的,到最後一天他都沒讓我失望過
  3. 保銳的機殼擴充能力十足,當時選擇側透真的是感覺很爽,不過開孔不少,灰塵太多

 

接著是這次電腦的主要組件,包含部分沿用的部分

CPU:Intel® Core™ i7-8700K

MB:ASUS ROG STRIX Z370-F GAMING

VGA:ASUS ROG STRIX GeForce® GTX 1060 6G 「沿用」

RAM: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 x2

SSD:SanDisk Z400s M.2 2280 256GB SATA III

HDD:WD 1TB Caviar Blue 3.5" SATA III WD10EZEX x2 「沿用」

PSU:Super Flower Leadex 550W Gold 80+ 「沿用」

Fan:Cooler Master MF120R ARGB x2

Water Cooling:ENERMAX ELC-LM120S-TAA

Case:Geeek T812 (ATX)

 

選擇的條件:

  1. 符合自己的品牌需求,外觀喜好
  2. 想盡辦法取得當時可以接受的價錢
  3. 我想有一點小小的光害可以看到我覺得膩為止
  4. 緊緻型的機殼有中上的防塵,可接受的通風能力,然後一定要與眾不同

 

 

 

DSC_1533.jpg

其實我想大部分的細節硬體我早就已經確定好了

雖然一如既往,在組上一台電腦時我也曾在M01發過菜單文

然後不照前輩們的建議,做功課跟點單完全是兩回事

好在這次其實沒有太多選擇,鑒於8700K卡死Z370板,我只要挑個喜歡的RAM就好

 

我覺得人生中自組電腦算是相當難得的經驗與回憶

人生中其實不太有那麼多選擇可以從裡到外擇你所愛

重則如不動產,輕則如魚缸

前者伴隨人生長時間的負擔,後者卻無法掌控時光的流逝

所以我認為自組電腦不僅滿足使用需求,某種層面來說更滿足了無中生有的選擇權

而方才提到的機殼,他站在飛鏢把的下方

由於架構是完全自組DIY,所以看到的是家徒三壁的樣子,四壁會明顯增加組裝難度

但其實當時因前段時間的車禍關係,手指遭受蠻嚴重的傷害

因此邀請一直以來維護我電腦軟硬體的工程師一同組裝,雖然最後我幾乎都站在旁邊看

但不得不誇他專業且細心,同時站在身為「玩家」、「強迫症患者」對我帶來的影響

而我在他口中也算是「有想法的客戶」至少在硬體選擇配置上很有自己的邏輯與需求對應

當然,不免想要賣瓜一下,畢竟下次賣瓜大概又是七年之後的事

 

 

 

DSC_1535.jpg

而這次集大成於一的主機板選用ASUS ROG STRIX Z370-F GAMING

老實說原本想選擇ITX的板子組一台小鋼砲,但最後發現整台電腦大小不是取決於板子

而是我指定的ROG STRIX系列顯示卡,顯卡長29.8cm,多數ITX機殼基本上是跟我無緣了

而看中Z370-F,一來是品牌喜好,二來外型低調但不失侵略感

符合我需求的功能要求:XMP,5v可編程的RGB,微光害跟我看中的Sonic Studio軟體支援

不過零件陸續上機後,再有侵略感也是假的,只有心裡滿足的虛榮感是真的

 

CPU則選用一開始就已經定案的i7-8700K

我沒需要用到超頻,但我喜歡K版的3.7G基頻,至少現況還沒有需要我超頻的地方

同時也是因為自己的主張;我覺得電腦要買就買自己覺得好的,他會陪我很久

一開始我還期望著比照親愛的舊電腦,持續著我無內顯CPU的使用模式

然而價格上,CPU是可接受的,但主機板價格卻讓人相當怯步

平白無故要價近一萬的板子,可能在家用市場快成絕響了吧

 

 

 

 

DSC_1536.jpg

配合機殼的關係,CPU上完先安裝近年流行的一體式水冷

品牌選擇是ENERMAX ELC-LM120S-TAA

但說真的,我覺得大概就是這顆水冷讓我開始有所行動決定組裝這台電腦

起因是ENERMAX的網路通路有促銷打折,我以半價的價格買下這顆120水冷

就使用上來說還算是可以,目前還沒有看過CPU衝上90度過

對我來說最極限的使用方式大約如下:

遊玩PUBG、OBS遊戲直播、及Discord語音、少部分系統監控軟體、亂七八糟的Chrome分頁

待機約略在40度上下徘徊,採兩進一出的排風方式;PSU風道獨立進出

稍有微詞的點在於AIO水冷整體不支援RGB、水冷管線後出設置稍微長了些

心裡還是多少有些考慮換成240冷排,不過目前的溫度表現下尚無動力去改變他

 

雖然這顆水冷搭配的風扇不支援RGB,不過設計上是漩渦式的藍光,其實頗有看頭的

聲音算是相當的安靜,組裝後主機放置在離我只有30cm左右的距離,是個不吵不鬧的孩子

 

 

 

 

DSC_1537.jpg

上完水冷後順便上了簡單的SSD,鑑於近日SSD的價格開始友善

個人認為128G在安裝基本OS系統後剩餘空間不是很多

有時候不小心丟個稍微大檔就有機會看到我的電腦儲存空間出現紅色警示條,令人反感

 

因此從以前的Intel® SSD 330 Series (120GB, SATA 6Gb/s, 25nm, MLC)

替換成了SanDisk Z400s M.2 2280 256GB SATA III

選用M.2介面來減少主機內部的空間占用,且剛好是本身喜歡的MLC顆粒

雖說五年保固的狀況下MLC與TLC似乎沒有顯著差異或優勢

沒選擇PCIE介面是因為覺得自己用不到,且購入前上網爬文PCIE介面過熱的問題尚未改善

 

SSD安裝位置在Z370-F的下方

需卸除M.2擋板安裝,據悉敗家之眼的擋板是有散熱效果的

而蓋上擋板後再也看不到他,下次見面可能就是幾年後的事了

同時也插上機殼USB介面及音效輸出入線材

 

 

 

 

DSC_1538.jpg

PSU為舊有的Super Flower Leadex 550W Gold 80+沿用

其實我覺得白色有點不搭整體外觀,但看久了又覺得還好

主要因為本身取向為緊緻型機殼,以及又不希望看到太多線材

因此全模組是必須的,減少了後續整線的困難度,也提升目視主機內部的清爽程度

而500W-600W供電似乎已是家用電腦配外顯的主流選用規格了

 

Geeek T812 (ATX)的機殼可以選擇PSU入風口的擺放方式

要吸入主機內的熱風減少PSU壽命順便增加主機內排風能力

或著是吸入主機外的冷風使PSU與主機整體分別獨立風道都是可行的

且機殼內皆有預留走線位置,開孔大小與位置算是相當簡潔且精準

 

題外話是振華特有的水晶模組化接頭,這玩意讓人真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通電時水晶接頭處會有白光,真的是相當美觀

恨的是他是特規,網路上要找模組化編織線有不少困難

 

 

 

 

DSC_1539.jpg

PSU接上線後的狀況,Geeek T812 (ATX)機殼真的必須推薦採用模組化的電源供應器

稍嫌礙眼的主機板24Pin供電日後會以延長編織線的方式取代

目的沒別的,就單純希望增加主機內的美觀與清爽程度

 

可想見如果PSU採用非模組化電源線,主機內線材一團亂的狀況

其訴求的緊緻程度基本上在這張照片就可以看見,主機板跟電供幾乎是緊緊相依

而主機板底部幾乎也跟機殼快要接觸

壞處是在拉線的時候相當麻煩,偕同組裝的工程師朋友也是不斷的反覆調整線材

好處是定位之後,想看到非必要線材在主機內張狂真的很困難,就是清爽兩個字

 

 

 

 

DSC_1540.jpg

裝上兩顆沿用的傳統碟,大小共計2T,其實早就想汰換他們了

再等等傳統碟有特價或優惠吧

 

硬碟的安裝方式相當特別,是直接鎖在機殼邊的預留開孔

據Geeek T812 (ATX)機殼的規格表顯示可以裝3.5吋HDD x 4或2.5吋HDD/SSD x 7

但傳統硬碟裝設數量會因PSU的長度而有所不同

就使用上來說,ATX規格的PSU個人認為裝三顆3.5吋硬碟基本上就已經相當擁擠了

所幸個人一開始就選擇M.2規格的SSD減少機殼內部的空間使用

 

另外,Geeek T812 (ATX)本身有附贈另一片鎖硬碟的板子

而非像照片中看到的只將硬碟鎖在機殼一次,照片中應能看見固定檔板的插孔

但在偕同組裝的朋友與我討論過後,我們一致決定不裝設該檔板

原因如下:

  1. 硬碟鎖在機殼單面上已算相當的穩固
  2. 不裝設該檔板理論上可以讓硬碟排熱時更為順暢

 

結果確實得證,硬碟使用上均溫基本上都是40度以內,令人滿意

不過日後還是想升級一顆2T以上的傳統碟

 

 

 

 

DSC_1541.jpg

主機板上半部工程算是完工,開始往下收工

記憶體選用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 x2

原因不外乎是從特定店家入手稍微便宜,而且又有不錯的高頻數字

對於我來說除了外型乾淨俐落,PUBG的遊戲效能影響在評測時又以RAM本身頻率影響甚鉅

搭配上本身選擇的Z370板,XMP至3200完全沒困擾

 

至此其實幾乎已經看的出我個人的硬體品牌喜好了,Intel、ASUS、G.SKILL

此外也是因本身使用的鍵盤即為G.SKILL KM780

其實蠻感謝我的鍵盤讓我在限時網購搶折價卷上無往不利

這次組電腦,所有購入的物品基本上都有九折以上的折價,偉哉鍵盤,榮耀歸與巨集鍵盤

 

不過此照片也可以看到主機板的24Pin供電礙眼的地方

日常使用時也確實擋到RAM的RGB表現,之後勢必請還在寄送路上的編織延長線擺平

題外話,不曉得是否為因應高階玩家市場,似乎沒看過RAM有單支4G的RGB記憶體

如果有出的話,4Gx4插滿四個插槽應該是令人相當愉快的事

 

 

 

 

DSC_1542.jpg

接著是上顯卡

沿用舊電腦中途升級的ASUS ROG STRIX GeForce® GTX 1060 6G

三風扇算是個人首選目標,外型也相當的討喜

不過把主機板上的敗家之眼擋掉了一半,其實個人覺得相當惋惜

但屈就於遊戲使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以觀賞性質來說,我的擺放位置其實不太有機會可以讓我盡收眼底

這在之後的照片可以明瞭

 

使用狀況來說,機殼的進風風扇算是直吹顯卡

總體狀況是顯卡即便在我玩遊戲的時候,基本上溫度都比CPU還低

甚至常常都是維持在顯卡風扇不須運轉的狀況

 

上一台主機放置位置在下方,顯卡風扇即便全速運轉聲音也不太明顯

但新主機放在距離我使用約30cm處,有時聽見顯卡風扇全速運轉我都以為主機要起飛了

礙於市場供需與價格問題,雖然很想一併升級顯示卡,但還是在觀察一段時間吧

 

 

 

 

DSC_1543.jpg

上完顯卡最後就是上風扇及防塵濾網了

這次組裝採用的風扇為Cooler Master MF120R ARGB x2

當時設定的風扇條件相當嚴格

  1. 我不要那種單色循環的RGB,最好同時可以展示其他不同顏色,宛如電子花車
  2. 我也不想外接任何所謂控制器,可以的話就以Z370-F的5v可編程RGB接頭為主
  3. 基本的PWM是必須的

轉速為650-2000 RPM ±10 %,不像CM的其他風扇有分「風量、風壓型」

這款風扇預設就是平衡型,裝在機殼任何位置基本上都算合用

特色在於屬於可編程5v 3Pin RGB,意味著他不相容12v 4Pin的RGB針腳

因此有特別購買Cooler Master 1對3 RGB訊號分接線

不過猜想CM尚未針對5v 3Pin RGB做訊號分接線

購入時分接線預設為4 Pin,必須自己退下其中一根針腳,美中不足的是

目前尚不確定是否為軟體版本、或是分接線本身緣故

ASUS AURA SYNC無法針對風扇上的 「單顆LED」做顏色設定

但針對燈光特效的各種模式皆可反應,且色調有同步

不過已經能滿足我的需求,可以同時展示出不同的顏色,活像台電子花車

 

 

 

 

DSC_1544.jpg

只差蓋上機殼上蓋基本上就算完工了

從俯視圖應該不難看出這個機殼確實是相當的緊緻,近乎完全沒有浪費任何機殼內任何空間

若是顯卡長度在27.6cm內,使用T810更能看出扎實感

Geeek T812 (ATX)的外觀尺寸:(H x W x D) : 430mm x 320mm x 220mm

Geeek T810 (ATX)的外觀尺寸:(H x W x D) : 430mm x 290mm x 220mm

水冷排最高可擴充到240mm,CPU塔扇及PSU高度皆可達17cm

 

麻煩的地方大概是拆機殼一定需要螺絲起子

 

 

 

 

DSC_1545.jpg

壓克力麻煩的點大概在於難顧及怕刮傷

基本上隨便拿個稍微銳利的東西就可以輕易在機殼上面留下痕跡

雖然視覺感不如玻璃,但本身對於電腦運作時機殼長期有熱漲冷縮反應的狀況下

還是不太願意去嘗試玻璃側透型機殼,側透?Geeek T812 (ATX)幾乎是全透呢

且選擇壓克力的好處在於:壓克力取得與塑型成本都不會太高

日後如果想不開,想要開幾個天窗增加風扇排風,圖畫好後交給輸出行業都搞定

 

也確實目前已經有全透明版本,而本身喜歡稍微燻黑的內斂感

所以整個機殼只有在具有開機鍵的正面及上方為透明側透

 

 

 

 

DSC_1546.jpg

鎖上上蓋後揭開面紗就算大功告成了

這裡會特別介紹Geeek T812 (ATX)這個機殼

安裝的方式很特別,這叫所謂的「鋁擠」

用白話文來形容就是將機殼鎖上螺母及螺絲,並留下些為轉緊的空間

放置在有滑軌的鋁條內,之後將螺絲轉緊,過程中螺母會跟著轉向到固定角度,接著就不再移動

以此藉以卡緊機殼,雖然說剛開始組裝的時候相當不順手,一片板子就弄了快半小時

不過上手後,拆裝基本上都沒有任何難度

不得不讚嘆這樣的工藝跟巧思

 

雖然我是以橫躺的方式使用機殼,但Geeek T812 (ATX)可以依使用者習慣改變擺放方式

直立或倒立都可行,只要把腳架鎖上去,擺放方式算是隨心所欲

 

「嗯,真的很漂亮」,費時許久的等待果然是值得的

 

 

 

 

DSC_1549.jpg

第一次的接電測試,心裡想著太好了

該亮的都有亮,起初擔心RGB風扇的部分會不會因為自己退了4Pin的針腳而不能運作

看來是白擔心了,我是不知道別人怎麼想

但我總覺得自己組的電腦最漂亮,就像自己的女朋友一樣

雖然被幾個觀眾及朋友胡謅說新組的電腦看起來有夠中二

 

不過這種莫名其妙的光害總是有著說不清的愉悅感,是自己是懂的

偶爾會去看看其他網友蓋的「機殼大樓」、「電腦桌大樓」之類相關文章

不乏多數高貴好質感的機殼,如IN WIN系列就有多數是我蠻欣賞的機殼

機殼內部擺設花樣又百百種,有的黏燈條有的放模型,看到讚賞的總讓人目眩神迷

Geeek T812 (ATX),乾脆俐落的四方形,有稜有角

燻黑中透出的優雅,或是透明機板後清晰可見的硬體「著實令我著迷」

 

 

 

 

DSC_0009.jpg

使用幾天已經有些許灰塵了,主要是偶爾我會在電腦前面抽菸

然後看著自己的光害機,默默的在心裡胡亂稱讚一番

因為壓克力不是很耐刮

基本上都是用清潔相機鏡頭的火箭吹球清理,吹一吹就當沒事了

 

Geeek T812 (ATX)這個機殼基本上一切都算很完美,但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顯卡在機殼後排PCIE孔的固定是靠一片壓克力及兩顆螺絲鎖上固定顯示卡

但壓克力的卡榫處大小似乎沒有到合適大小,單靠那片壓克力板沒辦法很牢靠的固定顯示卡

除此之外,一切都算相當完美

 

雖然最後可能有點矯情,但我真心覺得Geeek T812 (ATX)是個很有特色也別出心裁的機殼

不過感覺公司的行銷上面仍然需要大幅度的努力,使用上遇到的上述困難,希望有所改善

 

「Everything is fine.」

 

 

附上幾張隨手拍攝的硬體照,用以紀念我與新電腦的第一次見面

DSC_1551.jpg

DSC_1554.jpg

DSC_1555.jpg

DSC_1558.jpg

DSC_0002.jpg

 

 

DSC_0006.jpg

現況電腦使用環境,後續又在整理了線材的部分直到個人覺得滿意

並且將喇叭藏至桌面下方的櫃子,為維持桌面清淨

雖然說除了玩遊戲之外,日常使用與上一台舊電腦感受差異不大

說有感升級嗎?我想對於視覺來說算是挺有感的吧!

 

四個字結案:「賞心悅目」

 

 

 

後續會再陸續增加的項目:

買主機板送的燈條、訂製的機殼貼紙、24Pin的編織延長線,不知哪天手癢會升級的硬體

關於上述項目設備如有任何硬體上想了解或文中有錯誤的地方煩請不吝指正

或有使用Geeek T800系列機殼的朋友,也希望你分享關於這個機殼的心得與想法。


2018/09/02硬體更新:

8700k RGB 0902-2.jpg

 

 

8700k RGB 0902-5.jpg

開個玩笑,心細如髮的朋友跟我竟然忘了拆下ENERMAX ELC-LM120S-TAA的冷頭膠膜

雖然8700K這顆CPU本來就以祖傳牙膏出名,遊戲全開時約80度我倒也不以為意

不過換換病總是有的,總歸是一顆風扇的疑慮

我順勢換了Corsair H100i V2,海盜船這顆240水冷

優點是真的挺涼的,待機幾乎不超過30度,而PUBG+Discord均溫在60度上下

本著RGB的首要條件,風扇依舊是使用Cooler Master MF120R ARGB,並且又加購了一顆

水冷本身管線體積相當的大,以致裝回機殼時必須要擠一下才能順利鎖上

 

8700k RGB 0902.jpg

8700k RGB 0902-7.jpg

以及機殼前面板與電源開關

最初附上的電源開關為塑膠黑面,並有藍光的按鈕

後續是決定在左岸淘一顆回來,這波可謂一波三折

第一次是買錯開關類型,第二次是店家寄錯款式,好在本人平時手賤,順手在其他店家多買

並換上hung42板友建議的前置雙USB 3.0模組

孔徑基本上算是一致,可惜的點是音源輸出入接孔並沒有完全合到機殼開孔,雖不影響使用

 

8700k RGB 0902-3.jpg

8700k RGB 0902-4.jpg

8700k RGB 0902-8.jpg

以及最後為燈條的部分,本人對於RGB可說是充滿嚮往

但實質上非常不喜歡燈珠直接對著眼睛噴

簡單來說就是直接看著燈條上的燈珠非常不舒服

相信這也是一票不在少數的朋友都有的共同喜好

最好發光的樣式就像G.SKILL Trident Z RGB那樣有遮罩的柔光更為舒服

因此5v ROG Addressable LED Strip(60cm)最後是決定安裝在燻黑殼的下方

以及我本人覺得非常偉大但其實早就有人實踐過的構思

我將12v LED Strip White分別藏在兩根鋁擠溝槽處

鋁擠條內徑約為8mm,有在實體店面找過合適的燈條

大部分RGB燈條的寬度基本上是沒辦法容納鋁擠條溝槽的

目前有確認到單色的軟燈條可以勝任這項任務

 

 

 

18/06/10,開箱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下次新電腦開箱組裝預計在七年後。

arrow
arrow

    Mr.La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