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某堂課報告內容,純粹太認真留個紀念而已

請別跟我討論,除非討論完你能讓我Pass掉。

 

題外話,內文極具個人主觀意識,不建議Samsung品牌熱愛者閱讀



 

hTC Corporation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資料、發展歷史:

公司成立時間1997年5月15日

董事長:王雪紅

執行長:周永明

資本額:81億7700萬元

員工人數:約一萬七千人

總公司位置:台灣 桃園縣桃園市興華路23號

產品:手持無線通訊設備、相關配件

發展簡史:

  hTC,宏達電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15日,為威盛電子轉投資的公司,現任董事長為王雪紅,總經理暨執行長為周永明,卓火土擔任董事暨宏達基金會董事長,2008年公司正式英文名稱由「High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更名為「HTC Corporation」,hTC早期專注於代工業務,於2002年生產全球第一台搭載微軟「Smartphone 2002」平台的智慧型手機,曾擁有全球「Windows Mobile」智慧型手機80%市場,於2006年6月推出自創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從代工廠成功轉型為自有品牌,公司於2011年迅速發展,目前智慧型手機產品主要搭載為「Android」系統和「Windows Phone」系統。去年在世界智慧型手機市場以1.8%的市佔率位列第10。

 

資產、趨勢:

於1998年7月,股票公開發行。

於2002年3月,台灣證卷交易所核准股票掛牌上市。

於2005年2月,以股價232元首度超越聯發科(TSMC),登上台灣股王寶座。

於2006年4月,以股價每股1020元,成為台灣股票16年來繼「益通光能」成為台股第二支市值突破千元的股票。

於2012年8月,股價跌至新低240元,與去年4月高點1300元相比,市值蒸發超過8800億元,同年11月跌至新低194元,市值蒸發約9000億元,同月與Apple專利訴訟和解,並簽訂10年專利相互授權契約,訊息一出股價即止跌反彈。

於2013年3月,經無照股票分析師黃文銘(0991408104)分析,2013年股價多於200至300元間震盪,若年度旗艦機「hTC New One」發行暢銷,股價可望達每股350元之市值,但hTC在國際上與其他企業相比(如三星、蘋果等),仍處於弱勢狀態,投資須做好心理準備,避免血本無歸時輕生跳樓。

 

產權、收購、投資、合作歷史(依時間順序排列):

  友笙資訊(IA Style)手機經銷商「多普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公司One & Co手機軟體開發商Abaxia雲端服務遊戲公司OnLive線上音樂平台KKBOX無線通訊技術廠商ADC專利申請併購「S3 Graphics」,取得235項專利併購美國雲端服務公司Dashwire收購美國音效品牌Beats by Dr. Dre購買美國兒童應用程式服務商(Inquisitive Minds)Intertrust 旗下的線上影音平台SyncTV並付費取得Marlin DRM專利授權

 


 

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電子 (韓語:삼성전자)公司資料、發展歷史:

公司成立時間1969年1月

董事長:李健熙

副會長兼CEO:權五鉉

資本額:找不到!(只找到三星集團,找不到三星電子的資本額!)

員工人數:約二十二萬人

總公司位置:大韓民國大邱廣域市

產品:LCD、半導體、手機、數位媒體等業務

發展簡史:

  三星電子,韓國最大的電子工業公司,全球營收最高的電子工業製造商,2012年名列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三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於2010年6月發表首支智慧型手機「Android旗艦手機Galaxy S」第四個月到達500萬部的銷售量,根據調查機構ABI Research於7月底發佈的消息,第二季以Android為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4700萬支,其中三星佔了34%,於2011年6月在全球120的國家中發售Galaxy S II,為目前Android系統銷量最高的智慧型手機,於201110月,三星拿下全世界智慧型手機最高市佔率寶座,銷售衝破2780萬支,創下歷來新高紀錄,但不久後被蘋果追回,於201254日在英國倫敦,發表Galaxy S III三星高階智慧型手機,日前於2013年3月14日在美國紐約「Radio City Music Hall」發表,擁有一條龍的產線,OLED面板專利技術,目前為全球第一大手機製造商,擁有世界第一市占率。

 

資產、趨勢:

於1997年,開發出世界最小型CDMA行動電話,而後因亞洲金融風暴裁員31%。

於1998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集團負債百億美元,但利用韓圜大幅貶值的優勢,繼續擴展市場,研發電漿體顯示。

於2006年,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生產商。

於2009年,三星電子市值達1102億美元,首次超越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商英代爾。同年營業銷售額為1178億美元,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企業。

於2010年,企業市值為3.6兆台幣,位居全球第37名,為日本Sony市值三倍以上。

於2011年,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為全球500大企業收入排名第22名。

於2012年,4月,三星電子面板事業獨立成為子公司「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

於2013年,3月,三流企業分析師黃文銘(0991408104)指出,由於三星在Amoled螢幕已砸下大筆研發經費,但事實也證明Amoled對於提升解析度能力非常有限,以及今年旗艦機「Galaxy S4」硬體並無太大創新,故今年的三星表現應有待觀察。(講實話,就是挺爛。)

 

產權、收購、投資、合作歷史(依時間順序排列):

  掌握在美國註冊的3611項專利技術,SONY合資S-LCD、蘋果計算機宣布放棄與三星共同投資38億美元生產「快閃記憶體晶片」,投入21.3億美元開闢OLED面板技術,相機部分與德國傳統光學大廠信乃達合作。

 

 


 

Apple Inc.蘋果公司公司資料、發展歷史:

公司成立時間1976年4月1日

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史蒂夫·沃茲尼克、隆納·韋恩

董事長:阿瑟·萊文森

CEO:提姆庫克

資本額:766.15億美金

員工人數:美國擁有43000名雇員,在海外則有20000人

總公司位置:美國加利福尼亞庫比蒂諾Infinite Loop 1號園區

產品:LCD、半導體、手機、數位媒體等業務

發展簡史:

  史蒂夫·賈伯斯、史蒂夫·沃茲尼克和羅納德·韋恩三人決定成立公司時,賈伯斯正好從一次旅行回來,建議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蘋果電腦公司第一個產品被命名Apple I,之後後,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更先進的Apple II,之後又再研發Apple III、Lisa、Macintosh,而賈伯斯離開蘋果電腦後,公司的開發主管一職落入讓-路易·加西手上,公司陷入嚴重的衰退期與市場的佔有率節節敗退,使得各界開始期盼有能者管理蘋果公司,最終,蘋果以收購NeXT的方法獲取了他們公司OPENSTEP作業系統及開發人員,並最終導致其公司老闆賈伯斯回歸至蘋果。賈伯斯回歸後大幅度改革公司管理,並開發諸如iMac等一系列新產品,2004年,蘋果公司召集1000多名內部員工組成團隊開始研發iPhone,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推出iPhone手機,並宣佈更名為蘋果公司。截至2009年9月,iPhone銷量高達3430萬部。2008年6月9日,史提夫·賈伯斯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正式發行了iPhone 3G,2010年6月7日,史提夫·賈伯斯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發行了iPhone 4,2011年10月6日,創辦人、董事長,兼前任執行長賈伯斯病逝,官方網站首頁,亦由彩色變成黑白色,並換上賈伯斯的黑白照片,哀悼賈伯斯。2012年9月12日,蘋果公司發表了自2010年以來iPhone第一個大改款iPhone 5。

 

資產、趨勢:

  於2010年,蘋果公司曾短暫成為第二市值的上市公司,僅次於石油業巨擘埃克森美孚。

  於2011年,蘋果市值一度達到世界第一。

  於2012年4月,蘋果便以超過5200億美元的市值穩坐第一的位置。

  於2012年9月,蘋果公司股價達到歷史最高的705.07美元。

  於2013年1月,創一年來最低收盤價439.88美元,其市值也退居世界第二。

 

產權、收購、投資、合作歷史(依時間順序排列):

  蘋果公司申請了超過200項有關iPhone的智慧財產權專利,2009年10月22日,諾基亞向蘋果公司提告,稱其旗下產品iPhone使用了諾基亞的GSM、UMT和WLAN專利,並侵害了其他10項專利。2012年8月,在與三星的專利官司中,陪審團裁決稱三星侵犯6項專利,並被判賠付蘋果公司10.51億美元,與hTC的專利官司則和解,並簽訂10年專利相互授權契約,與蘋果打過專利的官司數不勝數,然而絕大部分都輸掉官司,只有在特定地區或少部分廠商成功打贏官司,也被Google總裁斥蘋果利用專利官司專做不公正競爭。

 


 

2012-2013年三家旗艦機硬體分析

 

Samsung Galaxy S4

hTC New One 801e

Apple iPhone 5

作業系統

Android 4.2.2

Android 4.1.2
Sense 5.0

iOS 6.1.2

核心處理

Qualcomm 600
Exynos 5

Qualcomm® Snapdragon™ 600

A6

外觀材質

塑膠:聚碳酸酯

鋁合金一體成形

鋁合金電鍍

手機重量

130g

143g

112g

手機尺寸

136.6x69.8x7.9mm

137.4x68.2x9.3mm

123.8x58.6x7.6mm

螢幕尺寸

4.99

4.7吋

4吋

螢幕規格

Full HD
Super AMOLED

Full HD 1080p
468 ppi

Retina
326 ppi

儲存空間 (ROM)

16GB、32GB、64GB

16GB、32GB、64GB

16GB、32GB、64GB

記憶體 (RAM)

2GB

2GB

1GB

相機規格

1300萬畫素
200 萬畫素

HTC UltraPixel 410萬
210 萬畫素

800 萬像素 iSight
120 萬像素

電池容量

2600 mAh

2300 mAh

1440 mAh

記憶卡/電池

Y/支援64G

N/N

N/N

亮眼軟硬體

Air View
S Translator
Samsung WatchON
Samsung Smart Pause
Samsung Smart Scroll
Samsung Optical Read

HTC Zoe™
Sense Voice
HTC Sense 5.0
HTC UltraPixel™
HTC BlinkFeed™
HTC BoomSound™

Siri
iSight
iCloud
Retina
AirPlay
Passbook

約略成本估計

236美元

250美元(自估)

207 美元

台灣定價 (16G)

22,900 NT (燦坤曝光)

19,900 NT (公司定價)

21900 NT (公司定價)

 

 


 

iPhoneSamsunghTC行銷、產品定位差異

 

Samsung

hTC

iPhone

使用年齡層

25至34歲間居多數,目前15至24與35至45歲快速攀升

市占率2012Q1
銷售量(千支)

37,994.3支
26.3%

7,676.0支
5.3%

33,120.5支
22.9%

行銷方向

平價實用

軟硬體整合、規格

潮流精品

主要系列

Galaxy SNote

One

iPhone、iPad

系列傳承

S1S3
Note
Note2
傳承性佳

One系列
高中低階多款
傳承性較差

iPhone 1至5
iPad至iPad 4

傳承性極佳

產品產地

韓國本地

台灣本地

大陸組裝

硬體貨源

一條龍,產線穩定

無生產,需外購

無生產,搶單率高

新產品頻率

中等,年約三四次

較高,年約四五次

偏低,年約兩三次

新產品評價

常與期望不符

近期表現亮眼

評價逐漸下滑

系列價位

價格普遍低

價格差異廣

價格最高

規格綁定

通用規格較高

通用規格較高

綁定自家規格

系統開放

極度開放

極度開放

封閉式系統

原生軟體支援

偏低

APP軟體
支援度

廣泛,品質差異大

廣泛,品質差異大

高支援,品質優秀

保固評價

使用者普遍中等

使用者反應極佳

使用者評價較差

台灣代言人

Hebe 田馥甄

MayDay 五月天

品牌成長

持續穩定

腹背受敵

小幅下滑

 

 

 


 

SamsunghTCiPhone SWOT分析

SWOT

策略分析表

Strengths

企業優勢

Weaknesses

企業弱勢

Opportunities

企業機會

Threats

企業威脅

Samsung

具龐大資本額

臉皮厚撕不破

大型豐富企業

本國國家支援

一條龍組裝線

國人高度支持

品牌悠久歷史

龍頭企業領導

軟體設計極差

面板研發瓶頸

無整體性突破

公司訴訟纏身

不具精品形象

無系統專利權

核心專利缺乏

創新設計平庸

廣大平價市場

安卓系統霸主

研發系統專利

併吞品牌市占

壓成本搶客源

整合通路資源

引領未來潮流

高度硬體整合

金正恩丟飛彈

行銷吃相難看

本土國情阻礙

它牌產品卓越

硬體價格穩定

新品不受青睞

行銷比研發多

獨大後之自恃

hTC

台灣本土公司

優秀系統整合

知名品牌加持

掌握核心專利

產品具獨創性

代言評價優秀

保固執行優秀

研發勇於創新

資本競爭不足

無法生產硬體

行銷策略錯誤

軟體研發昂貴

國際知名不足

易遭它牌圍剿

產能明顯不穩

部分國人無感

高度整合系統

與它廠牌合作

塑造精品形象

搶攻專業使用

提升在台形象

穩定產能問題

拓展國際市場

加強行銷模式

系統分掉市占

恐有斷貨危機

使用者之經驗

股價影響形象

高品質低毛利

不具自有產能

國家支援稀少

眾多廠牌興起

iPhone

具有獨立系統

企業形象優異

系統容易上手

受使用者愛戴

毛利計算精確

具廣大話題性

在美專利掌握

熱門製造產品

英雄領導已逝

系統封閉嚴格

三線國家通路

品產價格偏高

新品缺乏驚豔

螢幕尺寸偏小

軟體研發極限

偶有良率問題

系統增強獨大

販售專利使用

全球市場拓展

增加硬體整合

全面提升規格

軟體多樣服務

促進企業價值

追究專利侵犯

系統支持下滑

低價產品興起

少有驚人功能

零組件需外購

安卓系統興起

領導風格平凡

品管偶爾出包

軟體市場分食

總結

重點需求:

資本額之多寡

系統的配合度

實踐產品創新

整合資源高低

重點需求:

軟硬體開發度

自行生產能力

品牌本身形象

專利掌握多寡

重點需求:

高低價位市場

通路形象提升

廠商研發合作

拓展系統市占

重點需求:

國情民情考驗

零組件之生產

品牌形象重要

新品評價平庸

 

 


 

iPhone行銷策略分析

想必最為人熟知的品牌必定為iPhone,因此是先由iPhone開始介紹

 

  iPhone新產品推出總是造成萬人空巷、瘋狂搶購的盛況,而電視與新聞上播報民眾在蘋果專賣店熬夜排隊的畫面屢見不鮮,其主要歸功於幾年前行銷費用之高,以及民眾口耳相傳造就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賈伯斯英雄式領導人形象,於2011年在美國行銷預算為2.53億美元,同年三星電子在美國行銷預算為7800萬美元,但兩者差異絕不只是在行銷預算數字上的差別

 

 

一、產品規格絕不完整公布

  每當iPhone推出新產品,最先做的總是維持新產品的神秘感,並創造多數話題性,讓用者總會迫不及待想要早點入手,但卻又並非維持全面的神秘性,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公布新產品相關的訊息,諸如:相機畫素或外觀材質上的提升、處理器的升級等等,一步一步誘導使用者想更了解新產品相關內容,便會不斷的上網找相關文章,但又找不到完整的內容與規格公布,非但使用者找不到,連設計iPhone配套產品的相關廠商,也都沒有辦法取得產品規格細節,且配合有效的廣告撥放,讓多數使用者在尚未清楚明白新產品相關規格之前,心裡就已經奠定了一定要入手新產品的強烈念頭。

 

  iPhone4在上市前原型機被蘋果員工遺失在酒吧,賈伯斯急得跳腳,立刻展開所有可能的手段將流出的iPhone回收,無論如何,那時媒體在iPhone4上市前透漏了幾乎完成的樣機造型,那絕對是賈伯斯不允許的事,只是他也不吝於利用那強大的媒體效應,賈伯斯在發表iPhone4的現場對著台下的媒體說「這就是iPhone4的全新設計,你們如果已經看過了可以叫我下台,但是請相信我,你們從未真正看過,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美的產品。」

 

  這樣的行銷手法,雖然會讓早已有意入手的使用者心癢難耐也感到極為心煩,但暫且不論行銷手法的好壞,這確實能夠充分達成民眾對於新產品強烈的好奇與等待,成功奠定了新產品開賣的第一天就能讓消費者徹夜排隊的盛況,且在等待新產品開賣的期間內,媒體與使用者之間互相討論早已成為民眾口中話題的熱潮,直到新產品開賣的當天,消費者的期待早已沸騰,而蘋果公司此時也成功達到目的,輕鬆的坐享其成。

 

 

二、軟、硬體

  有在注意3C產品的人其實都很明白,iPhone硬體設備一直以來,與其他品牌相比並不是特別優秀,單就相機來講,多數智慧型手機品牌的相機畫素早已攀升至千萬畫素的階級,然而最新的iPhone 5依舊維持在八百萬畫素,但多數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依舊會認為由iPhone相機拍出來的畫面表現最為優異,或以記憶體來說,現行無論hTC、Samsung,甚至到Sony以及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手機,皆已2G記憶體為旗艦機主流,然而iPhone卻依舊維持在記憶體1G的狀態。

 

  就本人使用起來的評價與感想,智慧型手機的優劣首重為系統的順暢度,而所謂順暢度則是在首頁翻頁的時候畫面運作的順暢與否,而優秀的手機應是如以手翻頁般的順暢,而不佳的手機則會有卡住或稍稍延遲的現象,無論時間多短,對我來說,有卡住或延遲的現象在使用的印象裡已經是大大的扣分,然而這個現象在iPhone4、4s、5幾乎是不曾發生,首要也是歸功於iPhone對於軟硬體嚴格的堅持與要求,以較為人知的事件來說:「在iPod推出的前一晚,賈伯斯要求員工徹夜加班替換耳機插頭,只因為他認為:iPod的耳機用起來不夠順暢,無法達到他的標準。」以如此嚴謹近乎苛求的態度生產每支手機,以及相關軟硬體的品質細節,以獨立封閉式的iOS作業系統,限制使用者以及軟體的權限,在賈伯斯掌權的時代,無論任何情況iPhone系列的產品總能預知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即使從來不做市調也能完全掌握使用者的情況。

 

  然而iPhone並非所以有的硬體設備都不如其他廠牌的智慧手機,iPhone最出名的硬體「Retina Display」螢幕解析度在Full HD 1080p尚未普及的時候,即在iPhone 4推出時即搭載,其解析度高達326 ppi,以目前的研究對於人的眼睛來說,在距離50cm時人眼能夠分辨的解析度為296 ppi,意旨在距離手機螢幕50cm的時候,人眼完全看不出來螢幕上的顆粒感,彷彿iPhone螢幕上的字體如同書本印刷般的清晰與純淨,「Retina Display」更被稱之為「視網膜螢幕」,這即是在iPhone上最具代表的優異硬體,網路上更有「看過,就回不去了」這樣的美譽來稱讚iPhone的觸碰螢幕。

 

 

三、塑造產品精品形象

  雖然近年來已經不像從前那的瘋狂,但回顧前幾年,iPhone的形象塑造得相當成功,平平是一支手機,iPhone總有辦法塑造出一種它是屬於精品的形象,電視廣告不常看到iPhone然而常在電影、音樂MTV上卻常能看見iPhone出沒的蹤影,也代表著iPhone並不屬於需要電視廣告放送來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產品,而是屬於社會中的高端人士才會使用的智慧型手機,縱觀全球,可以清楚知道幾年前無論明星、政商名流,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幾乎清一色的為iPhone,鮮少有其他品牌的手機使用者。

 

  甚至在0991408104 資管系3-2 黃文銘的生活中,幾年前也有人與我聊過,曾問對方為什麼要買iPhone,他應該也清楚iOS系統的封閉程度遠不如它牌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具備個人化與自由度,然而對方卻回應,因為本身的工作是做房地產業務銷售,在此工作中,常會接觸到社會中金字塔頂端的人士,然而有些客戶會觀察他的行頭與設備,手拿它牌的智慧型手機難與多數iPhone客戶的使用者有話題,所以即便是不得已也必須使用iPhone智慧型手機,然而近日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與成熟,也有不少的廠商開始也將產品包裝成精品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三月上市的hTC New One,其與iPhone的背蓋同樣使用金屬材質,提升手機整體性的質感與價值,大幅增加使用者對於購買產品後對於產品的價值滿意度提升,就以本人來說,基本上本人也不喜歡外觀材質為塑膠的智慧型手機,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使用金屬外觀材質的智慧型手機,也同時意味著iPhone無論在外觀與內涵,從頭到尾所塑造徹底的精品形象。

 

 

四、飢餓行銷

  這一塊絕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會承認為銷售策略,當然同時也有人認為iPhone並沒有使用飢餓行銷的策略,所謂飢餓行銷套用在手機市場上,要先具備以下條件,產品本身的高知名度與受歡迎的程度、具備足夠或是可以掌握的產能與存貨、適當且有規劃的廣告內容。

 

  也許有些人並不認同iPhone有使用飢餓行銷,其主因為全球有意購買iPhone產品的消費者需求遠高於員工人數超過60萬的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因此就需求與供給兩者之間來探討,基本上iPhone應屬於產能不足的情況,然而Apple卻很有規則的分配銷售國家的日期、數量,將不同國家分批販售,讓無論有意願或無意願購買的民眾都有持續性的話題關注,例如:「美國於一月開賣、德國於二月開賣、澳洲於三月開賣、台灣於四月開賣」這樣的操作雖使於三、四月才開賣的國家有所抱怨,也可能因此流失一些短期有意願購買的民眾,但也同時達到了長時間的話題性,不僅省下了為數不小的廣告開支,更為產品熱潮的周期延續了不短的時間,同時只要產品維持著「並不差」的品質,大部分期待已久的消費者到正式入手新機後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抱怨聲,而因長時間空窗期間等待以及不俗的軟硬體加深了對品牌的喜愛,也就成功達到反向操作,效益卻能利大於弊的成績。

 

  認真說起來這並不完全能符合飢餓行銷的狀況,然而Apple卻能完整的利用這種類飢餓行銷的方式,成功掩蓋了產能不足與供貨不及將帶來的負面批評,甚至更進一步的讓使用者更加忠於品牌,這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不具條件使用的行銷模式,其iPhone能擁有這樣的條件是因本身品牌具有高度的創新與前瞻性、具有卓越的品牌價值以及有能力製造出讓人一再討論的熱門話題性,以及其iOS系統無可取代的價值,基本上可說iPhone屬於多數人「心中理想手機廠商的代表公司」雖然本人有使用過iPhone的經驗,也使用過其他相關Apple的產品,即便最後自己喜歡的還是Android系統的高度自由,但即便智慧型手機品牌是競爭對手,Apple的行銷與策略確實令人不容小覷,也無怪獨立系統的iPhone在眾多Android品牌手機的圍剿下,在全球市占率的統計表上,依舊能輕而一舉地寫下漂亮的成績。

 

 

五、周邊規格綁定

  從Micro SIM、Nano SIM卡、以及所使用的USB線材規格,一直以來皆是特別規格的先驅廠商,而後其他廠商才跟進Micro SIM卡的使用,同時其餘第三方配件生產廠商(如iPhone專用音響),完全只能配合iPhone規格生產,而第三方配件製造商因客群龐大的關係又無法不向iPhone低頭,使其指名配件製造商須向Apple購買使用版權,也是其行銷策略優秀所帶來的額外利益,更是驗證了Apple在智慧型手機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hTC行銷策略分析

而台灣在地的優秀品牌hTC,行銷過程則是非常的戲劇性

 

  hTC是非常早就在耕耘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公司,相較傳統手機廣大流通的時代,hTC已默默在耕耘其智慧型手機市場,歷經過沒有競爭對手的時代,直至其他大廠牌製造商投入智慧型手機戰場,也走過相當低迷的幾個年頭,雖說至今尚未完全振作,但也並非永遠處於挨打狀態,hTC本身不生產硬體,但也靠著卓越的軟硬體整合性在智慧型手機界佔有一席地位。

 

 

一、機海戰術行銷策略

  在各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崛起的時間,hTC做了一項令人感到非常不明智的策略,那就是推出多樣功能相近,只有規格小有差異的機海行銷戰術,期間推出的系列包括「Desire、Sensation、Wildfire、EVO、Incredible、Salsa」等,而後2012年又推出「One」系列,其中代號有「X、S、V」,雖然打出這樣的行銷方式是想爭取各消費層次的市占率,但卻無法將高中低階層做出明確的階層,還有所謂主打多媒體、商務應用、一般使用的規格款式,在機海戰術最為嚴重的時候,消費者無法分辨其中的差異,反而造成消費者在選擇產品上的困擾,既不像iPhone一年出一支,改款就加上代號「S」,也不像三星分別專注於一支旗艦機、平價機、與Note上發展,以行銷的觀點看來,hTC的機海戰術,看起來毫無明確性,根本就是亂槍打鳥,其成效不彰,也可說是必然的結果。

 

  而後推出的One系列,才能發現hTC已發現其中錯誤,但就產品等級分階來說仍就不夠明確,One X為2012年度One系列之旗艦機,然而S屬於中階、V則是入門款,就0991408104 資管系3-2 黃文銘的觀點來說,X與V兩版確實有推出的可行性,而One S卻顯得多餘,其主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廠牌如雨後春筍般數不勝數,即便是對於一個品牌有好感,亦難有多樣性的考量與喜愛,故一個系列實無須推出所謂中階款,此舉容易分食掉高低階的市占率,亦是消耗成本去設計,製造一支手機。

 

  直至2013年旗艦機New One推出,hTC才一改歷年來的機海戰術,獨立專注在旗艦機研發,軟硬體皆有相當大的創新,同時也造成相當大的話題,也讓大部分對於hTC不甚了解的民眾都因這支旗艦機的推出,而對hTC的產品有所關注。

 

 

二、打造形象專業性

  從機海戰術中的手機,分類成多媒體、商務應用後,直至One系列發表,Htc一直在塑造出專業性的形象,其形象主要的目的應屬於強調其軟硬體中領域的優先,其中分類Sensation系列為主打多媒體影音效果,其電視廣告也可看見主角戴著Beat聯名耳機隨音樂搖擺身體、或One X主打的攝錄影功能,則為主角跳降落傘期間於空中連拍、錄影、並上傳等,但其廣告效果皆不如預期,無法徹底的展現其專業性,導致其主打功能,其主因就個人分析因屬於無明確的代言人物,其跳傘主角人物名為Tony Mac,為攝影系的自由落體攝影師,基本上在主角職業選擇上並無不妥,但以現實面來講人物本身並沒廣大知名度,而智慧型手機這類產品,實需要具有廣大知名度的角色來擔綱代言人一職,如Apple雖然未曾請過任何正式代言人,但可見演藝圈名流人手一支iPhone,基本上就已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作為半個資深使用者來說,個人認為hTC所打造的差異化服務遠勝於報告中另外兩家廠商,諸如:從以前就上線具有高度整合性以及功能便捷的hTC Sense、一秒鐘能拍下九十九張連續照片等等,皆是許多廠商並沒有提供的服務效果,其強大功能性,卻因廣告效益低落、表現效果不明顯,始終無法讓使用者得以徹底了解其功能,實為行銷方法失敗與錯誤。

 

 

三、系列規格之正確性與在地聲譽

  幾年前董事長王雪紅曾脫口說出:「hTC是中國人的品牌」這樣一句話,基本上有經過思考的人都可以明確清楚其王雪紅董事長所提之中國人的品牌此句話之涵義絕非表達hTC為大陸當地之品牌,基本上要解釋也很難,在台灣這塊具有政治與國家主權爭議的土地上,所謂其「中國人、大陸、亞洲人、華人」等,非直接指稱為台灣人之用字遣詞,皆應小心謹慎,此話一出口即馬上成為具有政治意識與型態之民眾撻伐的對象,不外乎既然稱自己非台灣人而是中國人,那何須台灣本土的使用者支持使用?即便使用者未有如此偏激之言論,上述言論亦會成為台灣媒體標題聳動之負面消息報導,亦有人指稱王雪紅此句話,乃為「不得罪大陸品牌,並能在具有廣大市場之大陸販售進而獲利」之言論,無論事實是否如此,基本上作為報告分析其行銷策略,此話的正當性已造成爭議,民眾有權利自由心證,媒體亦有權利寫作其專題報導,作為利害關係,在大陸當地對於這句話的影響力不做討論,然而在台灣本土之民眾來說,此舉確實相當的不明智,當然其造成的後續效應也難以平撫,此話之脫口時間乃為2011年9月,直至如今2013年,仍舊會有具有高度民族意識的它牌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對此撻伐,作為寧可購買它牌智慧型手機而不願使用hTC智慧型手機之理由,其前因後果,亦由hTC自行承擔台灣本土對此評價之後果。

 

  從某類角度觀察,hTC可說屬於行銷差勁,或說相當有骨氣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目前在台通路販售的手機,產地上永遠都是寫明Made in Taiwan,而其對外國家銷售版本則不一定,有的為Made in China,但從其中行銷策略可發現hTC至今未曾以產地國家來博取國人認同,雖說網路上使用者可發現其購機後發表之開箱文,常會有「支持國貨」等字眼,然而未曾以產地當作其行銷策略之緣由並無清楚表達,作為明智有主見的消費者則會有以下見解「我買hTC不是因為支持國貨,而是這支手機適合我,品質也優秀」此類云云,若站在非hTC使用者的立場來分析,不以國貨為由要求民眾支持,屬於相當縝密的策略,一方面不使消費者認為這間公司已經脆弱到只能大打同情牌,二來亦能保留由使用者自行向它人或它牌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表達支持國貨之行徑,與引起對於國貨支持卻不曾使用過hTC之使用者。

 

  以及其規格正確性之重要性,於公司簡介時已有提及hTC宏達電並不生產手機零組件硬體,基本上硬體都是採購組裝,以CPU為例,長期與Nvidia配合,2013年旗艦機亦使用Qualcomm® Snapdragon™ 600這顆四核心處理器,一間製造商最主要的商業道德不外是標示與規格相符,然而hTC在2012年發表之One系列卻發生了台灣版本由公司自行更改處理器之案例,其主角為One系列之中階機種One S,原標示其機種使用之CPU應為2012年度當紅之處理器Qualcomm S4 MSM8260A, 1.5GHz,依通用俗稱此處理器稱之為S4處理器,核心時脈為1.5Ghz,然而在台灣本土正式販售時卻使用了低此處理器一階的Qualcomm S3 MSM8660, 1.7GHz,而S3雖較S4高出0.2GHz時脈,但卻為舊製程,其使用耗電量甚至效能,皆略低於S4處理器,但此舉行為卻未先行公開告知使用者,以達告知使用者之義務,然而其One S智慧型手機販售價格卻與國外使用Qualcomm S4 MSM8260A, 1.5GHz相同,此舉非但無先行告知說明,且還是消費者自行發現並揭露,雖然事發後hTC立即澄清此兩種處理器的效能相同,欲進行滅火消毒,但就人性而言,並沒有人希望自己所在國家購買的物品比它國規格低了一個層級,更何況hTC為台灣本土之企業,聲明一發布更是使消費者與其支持者怒火中燒,認為hTC完全不照顧台灣本土之消費者,並有意掩蓋其事實,已違背民眾心中之商業道德的期望與公平公開性,無論民眾本身是否為hTC智慧型手機品牌之使用者,對於One S機種推出後引發的「換心」事件,不僅是落人口實,對於在本土的商譽早已大打折扣。

 

  對於此「中國人品牌」以及其「換心」事件,以及其One系列智慧型手機之良率不佳,故障或硬體不良事件頻傳,可說是2012對於hTC本身打擊最大的三項負面評價,更使公司在2012年市值蒸發達8,000億元,屏除公司經營不善與產品本身的品質問題,此兩項極具爭議之行銷策略與行為,對於hTC本身造成已相當嚴重的傷害,更是突顯出一樣產品無論品質好壞與優秀,其行銷策略與方式更為重要。

 

 

四、2013年旗艦機New One與行銷策略之轉變

  2013年hTC對於本身行銷方式已有重大轉變,較為明顯的例子有:在2013年WBC世界經典賽開賽時主動贊助中華職棒、旗艦機New One之品牌代言人與家喻戶曉的五月天、王力宏合作,且於發表日前,效仿iPhone在自家的官方網站放置相關倒數時間消息,以及不完全公開規格之策略引起民眾討論,如其最新主打之UltraPixel相機,就引起使用者討論,究竟此相機之合作廠商為哪一家相機製造大廠,其民眾也做了相當多的猜測,如「Sigma、Canon、Nikon、Sony」等,但截至目前仍尚未公開其合作廠商,乃消費者自行發現其主要製造廠為更高一階的德國「Leica」,個人相當惋惜未公開hTC與其Leica大廠合作之消息,以Leica在光學界之卓越名聲,更能為新手機之價值與話題加溫。以及在Samsung S4發表會當天,於發表會場外主動出擊,提供New One實體智慧型手機以及發放購機優惠卷,直接在敵營門口大方進攻等。

  在2013可說hTC已大幅度的改頭換面並修正其行銷策略,雖說本年度的旗艦機New One之毛利極低,而造成營收難看不增反減,然而個人卻是樂觀其成hTC對於行銷模式與策略之改變,可察覺其hTC已非從前不注意行銷策略之智慧型手機公司,由不在乎其公司的行效策略進而轉變成開始主動出擊,推廣自家產品之智慧型手機公司,第三點的語末結尾所言,即便是優秀的產品,若未能配合優秀及正確的行銷策略,其收益可說事倍功半,就算再好的產品也難以引起消費者與民眾注意,幾年來的觀察下來,hTC屢屢錯誤的行銷策略,在今年度終於有了重大的轉變,著實令人期待。

 

 

 

 

 


 

Samsung行銷策略分析

基本上若不是為了分數,Samsung這一塊我是寧可擺爛的。

 

  Samsung目前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廠商,歷年來在台灣與其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廠商相比,主要的特點為價格較為中等,且願意給消費者的硬體規格也較為高級突出,幾年前還在傳統手機的時期,欲購買手機幾乎沒人會想到Samsung這個品牌,市占率也在當年龍頭製造商「Nokia、Sony、Motorola」等製造商,而究竟為什麼可以在短短幾年內超越各家廠商成為最大龍頭製造商,其行徑本人盡可能保持公平公正立場講述。

 

 

一、鉅額行銷費用預算與市場戰略

  Samsung在2012年行銷費用高達116億美元,光是在行銷預算,已超越hTC宏達電公司的總資本額,位居所有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行銷費用之冠,相較於2005年,行銷預算的費用暴增6.8倍,甚至也有Samsung的高層如此敘述「Samsung得以如此成功,主要原因是把焦點放在行銷上」,Samsung也不在意如此鉅額預算,毫無保留在各大國家播放Samsung智慧型手機之看板、電視廣告等,而在數十年前,Samsung的產品,無論是家電、手機、記憶體等,完全是沒有消費者願意買單,且品牌形象對於當時的消費者而言,Samsung評價「低價、低品質、抄襲」等等難聽字眼見稱。

 

  Samsung對此評價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因此Samsung內部以高端切入的市場戰略來與眾多廠牌作為競爭,故以歐美國家作為首要進攻國家,重新建立起在它人眼裡不堪入目的品牌形象,為配合此戰略的成敗,Samsung將公司重心檢視過後,隨即汰除不穩定的相關企業,精簡結構將營運重心轉移至半導體、通訊、家電與顯示器,將原本以家電作為重心的公司轉變成著重於電子業為主,並將其下公司作為主軸進行整合,以水平整合的方式將數位產品進行融合,且確定戰略目標後由全公司部門支持,並支援行銷部門全面性的策略實施,其戰略目標主要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的形象,這也意味購滿Samsung的產品並不只是獨立性的存在,讓人有所謂「半買半相送、買高麗菜送蔥」這樣的感覺,由於其行銷策略執行的徹底,短時間內已經鞏固了「無品牌主義,價位功能優先考量」的消費者的市場,舉例來說:消費者希望買一支手機即可具備相機攝錄影、音樂撥放、甚至紅外線、藍芽、無線電等功能,然而Samsung的策略即是讓使用者購買一項產品就能擁有多個產品的功能得以使用,成功掌握住消費者要買的是可以滿足慾望的產品,而非只能撥打電話的必需品,進而躍升成現今智慧型手機的龍頭製造商。

 

 

二、品牌定位明確

  如同iPhone,Samsung的品牌定位一直以來也相當明確,自Samsung開始販售手機起,即將系列代號取名為AnyCall,而進入智慧型手機戰場後,也相當明確的以Samsung Galaxy作為品牌系列代號,手機依序由「S、S II、S III、S4」作為代號延續,而平板則以Note作為系列代表,至今Note系列也發行至第二代Note II,基本上產品的代號與定位相當的明確,如同iPhone一般,消費者往往看名字就知道所指的是哪款智慧型手機,而其中在Galaxy S系列智慧型手機也有推出高階款與低階款,如Galaxy S III 以及Galaxy S III Mini來區分價位高低以及提供有意願購買的民眾能以預算價位做選擇,就Samsung的系列品牌名稱與新款智慧型手機的代號沿用,基本上算是在眾多智慧型手機品牌中相當優秀的命名方式,比起hTC、Sony以英文代號分別其高低階智慧型手機來說,Samsung的Galaxy S、Note系列,非常清楚的就可以讓民眾清楚以及容易記得相關手機新舊代號以及順序。

 

 

三、販售通路的控制與利誘

  近日以來常有民眾上網發文,或使用者發現,無論走進電信業者的櫃台,或是電子商場、手機通訊行等等,絕大多數的商家人員皆慣性優先推薦Samsung所製造之智慧型手機,而非iPhone、hTC等其它廠牌智慧型手機,進而使多數「初次使用、無品牌喜好、純粹不了解」的使用者購買並使用Samsung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多數消費者便在產品本身品質可接受的範圍內「一試成主顧」進而使上述消費者成為Samsung的忠實品牌客戶,然而得以使用這種通路控制與利誘的行銷方式,乃因其Samsung在台灣的販售通路與通訊行之獎勵佣金為所有智慧型手機品牌之冠,且因智慧型手機這種產品,販售通路只需負責銷售、保固、以及其技術服務或其他資源等,基本上完全沒有後續成本問題,因而導致智慧型手機產品的價位競爭激烈,甚至有店家不惜在網路上已接近離譜的低價進行智慧型手機之販售,且有所獎勵活動鼓勵通訊行販售Samsung廠牌之智慧型手機,因此也使得經銷商、販售通路進行販售Samsung的產品得到的直接獲利加上間接獲利,大於販售其它廠牌之智慧型手機,因而使Samsung成為在台灣智慧型手機販售通路優先推薦之產品品牌,且Samsung常以相關獎勵活動吸引通路商大量進貨來參與獎勵活動,需求量不變而大量進貨的狀況下,即造成囤貨的現象,從商業角度來分析,賠錢事小,存貨超量最為嚴重影響企業,因此通路商在為達成酬庸條件以及本身負擔大量Samsung系列產品之存貨,在進行販售智慧型手機時會優先推薦Samsung,而不推薦其它廠牌之智慧型手機,已是理所當然且屢見不鮮的狀況。

 

 

四、病毒式行銷

  此為本人所認定最髒的行銷方式,亦可謂「無恥」,基本上有在瀏覽相關3C論壇或其討論社群的,諸如Mobile01、Sogi手機王、VR-Zone、Engadget等等知名論壇與網站,基本上在討論區塊有所謂工讀生出沒、甚至是業配文等是在所難免,所謂工讀生與業配文即為「發文理由出自於薪資報酬,而進行寫作發表、回應之相關產品文章」,雖說工讀生文章或業配文是層出不窮,但幾年前這類文章風氣一直維持平和狀態,並不會刻意攻擊、抹黑其它廠商所發表的產品,而是在容許範圍內吹捧或讚揚自己的產品,進而使有興趣之使用者得以更加了解,或增加購買意願等,然而病毒式行銷的特性則是在網路上或是資訊傳遞迅速的平台上進行擴散,其病毒式行銷的重點「病毒」即是製造出具有極大話題性的話題,這樣的話題具有它的特殊性以及價值性,使民眾會忍不住的散佈相關訊息,進而使得更多的人參與了解到這類訊息,從中進行熱烈的討論,其病毒式行銷主要成功的重點即為「病毒本身、散播環境、以及傳播者」三項,然而最適合的環境不外乎是在網路平台,且為網路平台中的熱門平台,最常出現工讀生文章的網站則為台灣最知名的3C社群網站「Mobile01」其網站單日瀏覽次數平均值幾乎接近一千萬人次,此網站之熱門程度可見一般,甚至也常有新聞記者從中尋找題材報告,可見其作為病毒式行銷散佈的最佳環境,再來則是「傳播者」,這一塊的價值性在於傳播者的傳播效率好壞與否,一篇普通的智慧型手機開箱文,可能會有的問題如下:「拍照失焦、照片難看、文不對題、文筆較差、言不及義等」以上問題,作為傳播者的重點則需,取其具有震撼效果的段落、標題等散佈,而本人時常在瀏覽相關3C社群討論網站,基本上從以前就清楚Samsung這家公司請了不少工讀生來發表文章推廣自家產品,而近兩年來,行為越來越無恥,主要專以批評對手產品來突顯自家產品優勢與品質,甚至不乏在其他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廠商推出新產品時惡意造謠,以混淆網頁瀏覽使用者之視聽,以近期之熱門話題「hTC New One手機之機頂組裝有隙縫、間隙過大」、「Sony Xperia Z號稱防水而一泡水手機即損壞」、「iPhone機殼容易遭其它物品刮花,甚至將智慧型手機放在褲子口袋後方一坐下就造成機體彎掉」、「Nokia Lumia 920之系統不穩定以及待電量極低」,以上等等憑空捏造之負面消息,惡意攻擊其它廠牌之智慧型手機產品,而其最常見之模式即為在發出惡意攻擊其它品牌智慧型手機產品後,下方內容必定有那麼發文者是否該選擇Samsung?或回文必定有「本人使用Samsung,並不會有相關問題」之類心得回應,致使瀏覽網頁者發展出Samsung品質穩定優秀之觀感。

 

  而近期熱門的一篇文章「TaiwanSamsungLeaks - 揭露台灣三星與鵬泰奇特的行銷手段」其文章由台灣匿名之駭客組織所攔截其Samsung在網路各大平台所作之惡意行銷信息攔截,台灣Samsung旗下之鵬泰行銷顧問團所發表之工讀生文章、業配文,甚至是與部分網路社群網站有密切聯絡,連同網頁創辦人及其高層皆與台灣Samsung鵬泰顧問公司有所往來,成為具有極大影響力之文章打手,亦曾在Samsung Galaxy S3之開箱文發表中刻意修正其照片所顯示之螢幕原始光線大小、刻意選擇與Samsung Galaxy S3相近之底色背景來表達出其智慧型手機之厚度相當的薄,以視覺混淆其它品牌之智慧型手機厚度較厚等,刻意引導網頁瀏覽者之思考模式,其效果亦相當顯著,Samsung如此違背商業應有道德之舉,已大幅洗腦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本人與某些長輩、以及不太注意智慧型手機相關新聞之討論者,話題聊到智慧型手機時,見其對方使用Samsung品牌之智慧型手機,問其選擇Samsung之理由為合?在價錢考量除外,接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聊天對象會回答如下「因為Samsung做的比較好阿、Samsung比xxx牌好」等此類回答,然而問其好在哪?卻答不出個所以然,依據網路上的相關討論,其相機表現、順暢度既不比iPhone,軟體介面亦不比hTC,然而外觀之設計平庸,亦不比Sony符合亞洲人的喜好、及在機體組裝堅固與穩定程度,亦不及Nokia,究竟Samsung好在哪?卻沒有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來說服我,而在駭客揭露Samsung鵬泰行銷顧問之惡行後,台灣Samsung發表聲明道歉,它牌智慧型手機之曾經熱烈討論的爭議問題卻一夜消失,套其TaiwanSamsungLeaks之發表內容「TaiwanSamsungLeaks 長久以來不停蒐集資料,冒著風險將所有蒐集到的資料公諸於世,無非是想讓大家知道,有一頭恐怖的巨獸,正在不停分化、蠶食著我們台灣人的文化、認知甚至思想,你我有如被水煮青蛙一般,漸漸失去反抗的能力,最終滅亡!如果您對本站有所共鳴,請不吝分享本站給周遭朋友。」而其骯髒的行銷方式與手段並非只有如此而已,只是湊個16頁A4紙懶得繼續多打相關行銷方式及其心態,本人對於Samsung此品牌之行銷策略評價,僅有無恥兩字形容!

 

arrow
arrow

    Mr.La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